高二语文《项脊轩志》教案

时间:2023-10-10 20:36:42
高二语文《项脊轩志》教案

高二语文《项脊轩志》教案

明代归有光为世人传诵的作品,是抒写家人父子之情的文字,即所谓“抒写怀抱之文”。《先妣事略》、《寒花葬志》、《项脊轩志》三文是这方面的代表。这些文章,有的叙写母亲勤俭持家的种种事迹,有的叙写小婢女一言一行,一颦一笑,也有叙写家人骨肉情深的。虽不出平常琐事,却无不真切感人。

古文教材选入《项脊轩志》一文。怎样教学这篇文章,让学生从归氏平淡的言语,琐碎的生活事件的叙写中品味出作家的感情,了解作家的精神追求。我是通过以下三个主要环节完成教学任务的。

一、理清层次,辨明主旨

《项脊轩志》主要记叙了一间读书小屋,几件家庭琐事,却写出了青年主人公在这里的襟怀抱负,一家三代人的骨肉情深。

全文从项脊轩内外环境写起,先写旧时小屋破旧、昏暗,后经修葺,开窗,植兰于庭,使轩焕然一新,然后写主人公于此读书写字,偃仰啸歌,其乐无穷。接着,追叙了关于亡母、祖母生前二三小事,表达了对死去的母亲、祖母的无限怀念之情,含蓄地显示俗约悍芊⒍潦榈脑因。最后以蜀清、孔明自比,抒发兼济天下的远大抱负?

叙述亡妻事,是上文写后五年补写的,仍取镜于项脊轩,用笔委婉,含义深刻,悼亡之情、哀伤之感结于“亭亭如盖”的枇杷树中。

全文取材似乎很散:亡母、祖母、亡妻生前细事一条线索;我在项脊轩中的读书生活一线;项脊轩几经变化,归家从大家族到中衰分家一线。时间从我小时候,到十九岁束发在轩中读书,直至“现在 ……此处隐藏1256个字……人敬佩而热爱的缘故。

妻死之年,手植枇杷,今已亭亭如盖。这个细节融入了作者对亡妻刻骨铭心的哀思。人亡而物在,睹物思人,情何以堪?真是“人面不知何处去”,而今思念何茫然。把真切绻眷的感情融入景物,以景结情,以景语达情,言尽而意远。

细节四:项脊生读书轩中

三、明确手法,探讨意义

曹丕《典论·论文》指出:“文章,经国之大业,不朽之盛事”;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韩愈提出:“文以载道”。历来的文章家都认为散文是载道文学,大业文学,在这种理论的先导下,散文这种文体所描写的对象大体不是帝王将相、名公巨卿,就是英雄志士、骚人墨客,普通人在载道文学中向来不登大雅之堂,无立足之地的。他们往往出现在市井小说中、戏剧文学中,明代小说创作的发展冲击了散文创作,促使散文向小说学习,而完成这种转向的第一人恐怕正是归有光了。归有光把母亲、妻子甚至婢女寒花这些市井细民,平民百姓写入散文,并且把他们的日常生活,平凡言行归入笔下,一变严肃庄重的散文面孔为轻松活泼,自由洒脱的面容。同时,归有光大胆借鉴了小说常用的白描,细节刻画人物等手法。使散文更接近广大民众,更为人民所喜爱和接受。这种转变对当时和后人的启发和影响都很大,稍后的袁宏道、张岱等人又把它发展为刻画市井细民的群像及细民风俗生活的描写。三十年代中国散文文学领域兴起了一场小品文运动,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小品文作家,象林语堂、周作人、冰心、梁实秋等,尤其是梁实秋,写下《雅舍小品》(续集、三集、四集)、《雅舍谈吃》、《雅舍怀旧》等一系列小品散文,凡朋友聚会、品茗聊天、下棋娱乐、无不入文,笔下生情,语中藏乐。为全世界人民喜爱,赢得广泛的读者群,真正达到“无事不可写,无意不可入”的境界。这正是发扬归氏散文风格的结果。

《高二语文《项脊轩志》教案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